当前位置:广州YOGO代生网 > 代孕保健 >

走进镬耳屋走进坑贝村听那远去的老故事

Q:什么是“镬(huò)耳屋”?这样设计有什么用?
A:顾名思义,有耳的屋。设计好看!
坑贝村(图选自增城日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信很多人都不太清楚
广府镬耳屋的设计吧
金黄金万担谷
夜夜笙歌镬耳屋
古时
镬耳屋非寻常百姓家
可以随意修建
只有取得功名的官宦人家
才有资格居住
后来
这种堂皇沉雄的建筑
也就慢慢平民化起来
相传
镬耳屋寓意着
富贵吉祥、丰衣足食
另外,这些高高耸起的“镬耳”真正的名字叫“封火墙”。过去的乡村里,到处都是禾秆成堆,极易起火,房屋之间连接紧密,一旦风助火势,火苗就很容易蹿上邻家瓦头。而大大的镬耳状山墙,可以有效阻止火势蔓延。
高高的镬耳山墙也有用处。它像一双大手,将朗朗清风引入两侧长长的巷道,微风又会透过门窗,流入屋中。尽管镬耳屋的窗户都很小很窄,可是屋子里依然可以清凉如水。
清晨,云雾缭绕,老巷里传来几声狗吠,在那干净的石板路两旁,静静地伫立着整齐的镬耳屋,几位老人围坐在一起唠着家常,早起的孩子们赤脚在石板路上奔跑......
也许,这就是老建筑饱含的生活温情,一砖一木都倾注了太多心血,生活自然过的悠闲怡然。
悠闲怡然在坑贝
走进镬耳屋
走进坑贝村
听那远去的老故事
体会蕴含的文化积淀
坑贝村面貌图(2016年摄)
坑贝村位于中新镇东南部,距离镇政府约4公里。因开居时先民在金坑河内挖出有大量贝壳而取名坑贝。其东面连朱村街凤岗村,南面为慈岭村、西面为中新村、北面为乌石村,与之相邻的自然村是贝岭、崔屋、良田、下汤、上汤等。村前有长流不息的小河,村后是四季常绿的后龙山。该村坐落于西福河、金坑河背上,村内有坑贝岭、崔屋岭两山岭相邻。
坑贝村交通便利,国道G324线从村旁经过,乡道上汤路、莲塘路经过本村。1957年通电话,1964年通电,20世纪90年代通自来水,2000年通网络,2008年全村村道实现水泥硬底化。村属体育设施有篮球场一个、广场一个。公园有 1个,有文化广场休闲长廊。村民活动中心有坑贝文化广场、老人活动中心。图书室有1个,藏书约1000册。该村原有坑贝小学,于2007年8月与慈岭小学、莲塘小学合并为莲塘小学,村里适龄儿童就读莲塘小学。
村始建于南宋绍兴元年(1131)。明清时期,属增城县绥福都。民国,属增城县下福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增城县新三区。1958年,属增城县中新人民公社。1983年,属增城县中新区公所。1987年,属增城中新镇坑贝行政村至今。
世居村民为毛氏,汉族,广府民系,使用粤方言。毛氏先祖于宋朝从山西太原迁移至广东南雄府保定县竹溪里,南宋绍兴元年迁居本址。据《坑贝村记》记载,从南宋嘉定年间毛富兴定居坑背至今已有近800年历史;可是“明季兵燹,殘圮無存”,目前村庄的格局是在明末清初几经变易,才逐步形成。现存《毛氏族谱》,于1995年冬纂修。
莲花池(2015年摄)
传统经营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粮食作物水稻、蔬菜等,养殖鱼类,部分村民从事酿酒、小商店、修理机动车等;现时经营榨油、餐饮业、运输业。村民以种植业收入、外出打工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特色传统食品有:春节的糖环、油角、米饼等贺年食品,清明节艾糍,端午节粽子等。另有芽菇、鸡鹅、扣肉等。
村落房屋的布局仿如一个棋盘,井然交错的纵横小巷把十列五排三间两廊的房屋象棋子般均匀地镶嵌在棋盘中。一道长方形的砖墙把由整齐的村舍,笔直的石街、宽阔的禾堂组成的村庄围在其中。村街前墙中间有个门楼,门楼外是一个半园形的水塘。行列相接的小巷接连村前的石街;纵横互通的水渠通往村前的水塘。水塘把一幢幢古色古香、极具岭南风韵的祠堂、村居和村边的树林全都倒映其中。
传统民居为广府民居,现存55座。代表性民居有坑贝古村落,建于清初1804年,占地面积约32625平方米,被增城区于2010年1月登记为保护文物单位。现其大部分保存完好,小部分破烂。坑贝村古村落的民宅全部为三间两廊式建筑。其建筑形制、结构、规格及室内装饰均基本一致。由于人口的不断繁衍和分支,造成住房短缺。故大多数民宅均由原来的一户被分为两户或三户,使其结构有所改变。现选两例分述如下:毛志荣民宅位于村街前路14号,始建于清,清、民国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维修。坐西南朝东北,是一座三间两廊民宅建筑,总面阔10.49米,总进深10.26米,占地面积107.63平方米。现该民宅己一分为二,其通风透光好,便于防卫,是一座广府特色民宅,保存较好,具有历史价值。2010年3月被公布为第一批增城区登记保护文物单位。
坑贝古村落始祖于明代从本村东南面约500米的莲塘村毛姓族人中分离到此立村,至今有400余年历史,清乾隆年间全村重新规划建设。现村内只有少部分房屋有人居住,大部分村民已搬到后山新房居住。坑贝古村落保存良好,已于2000年被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历史文化保护区。
坑贝古村落面貌图(2015年摄)
毛椰福民宅(摄于2014年)
毛椰福民宅位于村街前路23号。始建于清朝,清朝、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均有维修。坐西南朝东北,平面为三间两廊式布局,总面阔10.49米,总进深10.26米,占地面积107.63平方米。
该村现存式谷毛公祠、毛公先儒祠两座宗祠。
式谷毛公祠位于村右起第五列街前,始建于清嘉庆九年(1804),清朝和民国有维修,是坑贝古建筑群中最大的祠堂。坐西南朝东北,三间三进,总面阔10.98米,总进深30.07米,占地面积330. 17平方米,硬山顶,镬耳封火山墙,灰塑脊,垂脊戗戟反翘,碌灰筒瓦,滴水剪边,青砖石脚,红阶砖铺地。增城区于2010年1月将其登记为保护文物单位,现仍作宗祠使用。代表性匾额“诗学传家”、式谷毛公祠匾额,书于清嘉庆十六年(1820),现存于祖祠大门上(横额)。
式谷毛公祠(2014年摄)
毛公先儒祠位于旧坑贝小学内,是邻近四个姓毛的村子共同集资兴建。始建于清嘉庆九年,1995年有维修。坐西朝东,五间三进(左右为衬祠) ,总面阔22.2米,总进深42.5米,占地面积943.5平方米。门前旷地宽广,旷地上种有树木,设有单、双杠等体育设施。硬山顶,五花封火山墙,灰塑博古脊,碌灰筒瓦,瓦当滴水,青砖石脚,红阶砖铺地。增城区2010年1月登记为保护文物单位,仍作宗祠使用。代表性楹联“石渠、授业、臺阁傅经”。书于清嘉庆十六年(1820),现存于先儒毛公祠大门左、右侧。
毛公先儒祠(2014年摄)
坑贝村历史性建筑还包括官厅、门楼、四方井、炮楼、书房及燕岗桥侵华日军碉堡等。
坑贝村官厅位于村左侧第二列街前,始建于清朝,清朝和民国时期有维修。坐西南朝东北,三间两进,总面阔12.4米,总进深21.3米,占地面积264. 12平方米。硬山顶,镬耳封火山墙,灰塑龙船脊,碌灰筒瓦,滴水剪边,青砖石脚,阶砖铺地。
坑贝村官厅(2014年摄)
坑贝门楼位于式谷毛公祠正对面的胸墙上,是古代坑贝村进出村的主要门关。建于清代。坐西南朝东北,面阔一间4.18米,进深两间2.9米,占地面积12.12平方米。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灰塑博古脊,碌灰筒瓦,共七檩,前墙内收成空廊。青砖石脚,青砖铺地。门面墙为水磨青砖,花岗岩石墙裙,墙楣施墨绘。门前有便道和鱼塘,门后为晒谷场。
坑贝四方井位于官厅与书房之间的纵巷内,开挖于清代,是一口用一块整石打凿而成的花岗岩石四方井。井口边长0.86米,内径0.54米,高0.16米。内壁用青砖砌筑,井水清澈甘凉,现仍可食用。
坑贝四方井(2014年摄)
坑贝炮楼位于村右侧第五排,是一座砖、木、石结构楼阁式防御性建筑,与前边笃学育人的书房构成一个文武结合的前后照应。始建于清。平面呈正方形布局,边长16米,占地面积256平方米。炮楼原有五层,高约20米,20世纪50年代末期因建设新村,上三层青砖被拆去,现高约9米。如今炮楼只剩下两层,但二层的墙壁一个个炮眼还在,首层的粮仓与水井依然。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灰塑脊,碌灰筒瓦,青砖石脚,青砖铺地。在炮楼的四角处左右各凸建一个长方形外凸堡,使炮楼变为十二个角,并在十二面墙上开有枪眼,从枪眼可纵横交叉向外射击,不容敌人靠近。炮楼首层用砂岩砌墙,不怕火烧。该炮楼用于防范匪贼,亦可储备粮草,危难时可容纳全村村民和牲畜固守待援。炮楼己荒废。
炮楼正面及侧面外墙(2014年摄)
坑贝村书房位于中新镇坑贝自然村左侧第一列。始建于清,清和民国时期均有维修。平面为五间两廊式布局,总面阔17.6米,总进深12.8米,占地面积225.28平方米。书房后带花园,其左右及后面建围墙围合。花园己毁,后人在花园土建了一座平房。
坑贝村书房(2014年摄)
燕岗桥侵华日军碉堡位于广汕公路中新段燕岗桥边。建于1938年,占地面积126平方米。该碉堡为钢筋水泥两层建筑,右边为堡,左边为柱状望楼。上下均有排列整齐的广口枪眼,可以十分方便地调整射击角度,结构异常坚固。该碉堡是日军入侵增城、于中新驻扎重兵后,为确保自身安全并力图控制交通干线而在西福河和广汕公路的交叉点上建造的一座大型碉堡。1939年冬,抗日游击队曾突袭该处并毙敌多名。该碉堡是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战争的罪恶铁证,现保存良好。2002年9月被公布为广州市登记保护文物单位。
《毛氏族谱》(2017年摄)
传统宗族活动祭拜祖先。每年九月初二,全体村民至先儒毛公祠族人祭拜祖先,九月初七至式谷毛公祠祭拜祖先;每年正月初四毛氏60岁以上长者在先儒毛公祠祭春社(有烧猪、鸡、菜品及其他祭品等)。
传统节日有春节、清明节、浴佛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冬至等。
该村还传承着浓厚的广府习俗,如舞狮。舞狮这一民俗在坑贝村形成于乾隆年间,每年过年、二月十五、会景,各地兄弟、世叔伯约会都有舞狮的风俗习惯,伴有敲锣打鼓、扛旗舞术、燃烧炮竹等活动,表演者在锣鼓音乐下,装扮成狮子的样子,作出狮子的各种形态动作。每年春节期间,均以舞狮助庆。
每年农历正月十三,该村添丁户都要挂灯,即把花灯挂在祠堂和家中,把新生儿的名字贴于祖祠,祈求列祖列宗保佑孩子健康成长。添丁户要宴请亲戚朋友,共同庆贺添丁之喜。每年农历二月十五为该村“做景”的日子,这一习俗形成于清朝年间,当日该村村民广邀亲戚朋友相聚家中,大摆宴席,相互见面交流,增进感情。“做景”这一风俗的来历和父母对外嫁女的牵挂和思念有关,慢慢演变成与远方亲戚朋友、外嫁女相聚的习俗。
该村历史悠久,有以下历史事件,1782年,毛氏祖先由莲塘搬迁至坑贝村。1804年,遂于现坑贝存建居聚族至今。1938年,日军侵华,修筑公路(广汕公路)坑贝村先儒毛公祠中进神廊、秀拜祖祠、昌达祖祠,大书房、新旧禾堂、希克公别墅等被烧毁,强迫村民担砖瓦残石筑公路。
历史人物有毛灿成。据《增城县志》所载,毛灿成生于1958年, 1979年3月,牺牲于中越边界。

参考资料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文章预览

  • 广州试管供卵正规吗费用多少
  • 广州供卵试管生男孩包成功费用价格表
  • 广州妇幼保健院做供卵三代试管婴儿的注
  • 广州供卵试管服务咨询,广州供卵私立医